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 2023-12-03 栏目: 爱游戏app官网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农村还有7%的行政村不通公路,46%的行政村不通自来水,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已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改善耕地质量,全方面提升地力。二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公路。三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规模。五是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六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明显问题。八是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增强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上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特别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毫不动摇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是今后几年经济工作一个很大的动作,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关系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对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必须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逐步构建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产金额的投入机制。

  第一,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增量部分要向农村重点倾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关键是要下决心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为此,首先要在国家建设资金增量部分的分配上做文章。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都将高于上年。

  第二,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存量部分要向农村适度调整。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掌握的建设资金规模尤其是增量极为有限,多数建设资金已通过种种渠道掌握在各地区、各部门手中。调整投资方向和结构,关键是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城市,而且包括面积更大、人口更多、更需要我们来关注、更需要支持的农村。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增加资产金额的投入,安排建设项目时,都要向农村倾斜。有条件的地方,步子要迈得更大一些,在调整投资方向和结构方面采取大的动作,使财政性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要尽快形成有利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格局,在出台政策时要重点支持农村建设,在安排工作时要突出农村建设,在考核工作时要把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县一级要逐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资金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金融机构也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第三,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我国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初衷,就为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城市经济实力和财力大为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现在开始,就要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各个大中城市都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郊区和县域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四,充分的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农村面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