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谋发展新路 建“五美”乡村——于都县银坑镇创新思路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发表时间: 2024-02-02 栏目: 爱游戏app网页版官方入口

  于都县银坑镇是于都县北部经济、文化中心,自设立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紧抓本身历史背景和文化、交通区位、生态资源等方面优势,该镇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全面优化人居环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2016年该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2017年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乡镇和赣州市第九届文明乡镇,2018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发达试点镇,2019年被评为全省卫生乡镇,2020年被列为赣州市示范镇。

  近日,于都县银坑镇最后一个老旧交易大棚正式拆除,同时,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方式新建的银坑镇于北农贸市场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由此,该镇将结束在路边搭建大棚开设农贸市场的历史,所有农副产品转入新建的农贸市场进行交易。

  走进于北农贸市场,只见市场内部宽敞整洁,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各项管理井然有序,周边居民纷纷点赞称这是“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以前,菜市场就在我家附近,一到圩日,嘈杂拥挤、污水横流、又脏又乱,真是不堪其扰。现在好了,新的农贸市场建成以后,村里环境好多了,买菜、买生活用品不仅方便了,价格也更实惠了。”家住附近的银坑镇银坑村村民吴嫦和记者说,除此以外,村民享受到的最大实惠,是该市场创新运营模式带来的“红利”——他们家近1亩土地流转后,一次性获得了12万余元的租金。

  近年来,银坑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建设的原则,探索集体建设土地的所有权不变,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剥离出来进行流转,形成“三权分置”模式新建于北农贸市场。该镇将银坑村约25亩集体建设土地进行集中流转,采取入股加合作的模式引进江西中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与村组集体签订土地租赁协议进行开发建设。建设资金由该公司全额出资,建成后市场经营权归属于企业,市场建筑物所有权归村组集体。

  于北农贸市场的建设,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解决了农村土地成本高、征地难等问题,也让乡村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是银坑镇创新思路,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的重要成果。近年来,银坑镇不断探索,在乡村治理上打出系列“组合拳”,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前行。

  为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该镇在各村组建公共区域整治、乱堆乱放清理、附属房牛栏厕所鸡舍建设三支环境队伍,发动退休干部、理事会成员、党员等人群组成环境整改治理纠察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改治理巡查。充分的发挥妇女小组长作用,组建户内“五净一规范”整治队伍;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畜禽散养等重点难点问题做全面攻坚。

  同时,将村庄环境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一事一议”奖补、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社会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大力筹措村庄环境管护经费,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无害化处理,在25个行政村同步启动垃圾填埋场建设。充分的发挥理事会作用,连续4年做好农户卫生费收取,每年收取保洁费近100万元,给该镇农户发放分户垃圾桶1.8万余个。

  开展冬瓜种植新技术攻关,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到银坑和周边乡镇蔬菜大棚了解种植情况、开展技术指导;了解技术人员网格化巡棚情况,为菜农开展集中培训……进入夏季以来,落户银坑的江西民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来自江苏盐城的吴义生忙得不亦乐乎,一边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一边指导菜农开展大棚蔬菜种植。与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同,民汇公司与合作社、菜农的合作,将侧重点放在了引进新技术、培养新菜农和抱团闯市场上。

  江西民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落户于都县银坑镇的一家集蔬菜高效种植、新技术引进推广、冷冻保鲜、加工、运输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规划总投资2000万元,一期投资800万元,至今已建成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蔬菜集散分拣中心、一座50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一座50平方米的冰库等。

  2020年5月,民汇公司在银坑镇竣工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该公司与银坑镇签署协议,承包220亩大棚开展蔬菜新品种种植和新研发技术,同时与于都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蔬菜营销协议,以银坑为中心,对周边的葛坳、马安、岭背、仙下、段屋、车溪等乡镇的蔬菜产业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如今,该公司蔬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长三角、珠三角二十多个大中城市,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蔬菜供应,也为当地菜农解决了销售难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以往的合作模式中,企业大多占主导地位,农民只可以通过务工获得微薄的收入。我们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改变这种局面,探索了‘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合作社兜底、农民主体、客户服务’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已培育180户基本菜农,镇蔬菜产业园被列为市级示范园。”银坑镇党委书记钟经良和记者说,为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镇在每个村都设立冷库和分拣中心,管网铺设全部到棚,为每个村设立产业专干,并从苏州等地引进高端的技术管理人才,网格化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培育基本菜农。

  乡镇做好产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企业协调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农民提技能、产业增效益,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农民成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名副其实的主体和受益者。

  秉承让农民最大限度享受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益的思路,该镇同时广泛发展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了以鸡鸭养殖、蔬菜种植为主,养猪、脐橙、油茶、大豆等产业为辅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至今,该镇已建成蔬菜大棚2000亩,种植露天蔬菜1200亩;种植油茶1.5万亩、脐橙5000亩、大豆3500亩、优质早稻1.8万亩;在25个村建成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养鸡大棚,年出栏肉鸡205万羽,实现了肉鸡产业全覆盖;同时,建成肉鸭基地6000平方米。

  飞檐斗拱、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初夏时节,走进于都县银坑镇坪脑村上堡社区,只见气势恢宏的客家祠堂坐落在蓝天白云间,与现代化的农业大棚、干净整洁的道路和古朴的客家民居相映成趣,打造了一幅独具特色的“五美”乡村图景。

  银坑镇自宋代设圩镇以来已有900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借助本身资源优势,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去年以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在坪脑、营下、谢坑等村庄启动“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整合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乡村。

  在坪脑村,该镇专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党小组长、村民理事会、党员干部等人员带动群众参与;村民们通过参与义务劳动、无偿提供土地、捐款捐助等方式,对示范点的建设给予全力支持。去年12月以来,该村共有15户群众无偿转让土地3000余平方米,群众参与义工投劳260余人次,募集捐款120万元,捐助路灯100盏,助推了“五美”乡村建设。

  在建设中,该镇充分挖掘坪脑村客家宗祠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区域建设,新打造习武广场、初心公园,新建旅游公厕和停车场,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态,逐渐完备各项基础设施,建成文旅新村。

  在营下村大窝组聚福社区,该镇探索“党支部+理事会”模式开展乡村社区化管理。由社区业主推举组建业主委员会,负责社区内建房管控、环境整改治理、纠纷调节、设施维护、活动举办等日常工作。组建以来,社区业主委员会共筹集资金3万余元投入社区建设,同时通过举行社区内户主会,开展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建立和睦、友爱、互助的社区邻里关系,构建文明乡风。

  在此基础上,依托区位优势,挖掘红色历史资源,打造营下村休闲旅游,沿线打造银坑红色记忆小道、丰收园、彩虹桥、网红打卡地、“家缘”亲子乐园、农家乐、天华山登山小道等游玩项目;串联竹篙寨、平安古村、天华山等,形成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

  在谢坑村,该镇紧扣体教融合与产业融合的建设理念,积极动员群众出资出力、共建共享。同时,为村小学新建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新建塑胶田径运动跑道、学生读书长廊。开展了篮球操、健身操等体育活动,举办了乡愁画展。示范点内群众人人感恩,户户幸福,家家和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无论是行走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展现在眼前。于都县银坑镇上下,正以昂扬的姿态、铿锵的步伐,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努力在追赶超越中实现更大作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